五术

范村梅谱 宋 范成大

提要  《范村梅谱》,宋范成大撰。成大有《桂海》、《虞衡志》诸书,已别着録。此乃记所居范村之梅,凡十二种。前后皆有自序。梅之为物,其名虽见于《尚书》《礼经》,然皆取其实而...

茶经

  ●一之源  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二尺,乃至数十尺。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,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其字或从草,或从木,或草木并...

重阳祖师五篇灵文

最上一乘妙诀重阳祖师心传 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,以太虚为鼎,太极为炉,清净为妙用,无为为丹基,性命为铅汞,定慧为水火,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,以勿忘勿助为火侯,洗心涤虑为沐浴,存神定息...

端午节与道教的渊源

在中国传统里,端午节,是道教的地腊日。道教中的祭“地腊”风俗,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一大起源。腊,古称“蜡”,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,即传统的祭祀神农和祖先的重大典礼,秦汉以后...

中药方剂的药引

(俗称药引子)甚为重要,有的用作主辅药,有的为佐使药,有的为了护胃、矫味,或为了解除部分药毒,方剂中用药引能提高药效,争取早日治愈。 淡盐汤——引主药加强补肾的作用,如六味...

古罨药鉴

行风开表羌独活。荆芥防风蔓薄荷。白芷细辛与藁本。升麻天麻麻黄合。 秦艽威灵并紫苏。一十五味是表药。 祛风化痰天南星。白附藜芦皂荚同。瓜蒂蝉蜕何首乌。全蝎僵蚕牛黄通...

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

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,远志山药共麦冬,枣仁当归天竺黄,六味何来大有功。玄参苦,黄连凉,木香贝母泻心强;凉心竹叶犀牛角,朱砂连翘并牛黄。温心藿香石菖蒲;引用细辛独活汤。肝经滋补肝经...

药性串集

自汗黄芪五味子,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。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。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。 腰上肿荆芥桂枝,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。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,偏热菊花桑叶,偏后脑...

治病主药诀

头疼必须用川芎,不愈各加引经药:太阳羌活少柴胡,阳明白芷还须着,太阴苍术少细辛,厥阴吴茱用无错。巅顶之痛人不同,藁本须用去川芎。肢节之疼用羌活,去风去湿亦其功。小腹痛用青皮治...

用药法程

凡用药须明五味。辛者能散能横行。苦者能降能泄。甘者能补能缓中。酸者能收敛。咸者能润下能软坚。能先知各药之性。然后可以合于病情。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。性之有毒无毒。...

引经报使药歌

小肠膀胱属太阳,藁本羌活是本乡。 三焦胆与肝包络,少阳厥阴柴胡强。 大肠阳明并足胃,葛根白芷升麻当。 太阴肺脉中焦起,白芷升麻葱白乡。 脾经少与肺部导,升麻煎之白芍详。 少阴...

十九畏歌

硫黄原是火中精,朴硝一见便相争。水银莫与砒霜见,狼毒最怕密陀僧。巴豆性烈最为上,偏与牵牛不顺情。丁香莫与郁金见,牙硝难合京三棱。川乌草乌不顺犀,人参最怕五灵脂。官桂善能调...

妊娠禁忌歌

蚖斑水蛭及虻虫,乌头附子配天雄。野葛水银并巴豆,牛膝薏苡与蜈蚣。三棱芫花代赭麝,大戟蝉蜕黄雌雄。牙硝芒硝牡丹桂,槐花牵牛皂角同。半夏南星与通草,瞿麦干姜桃木通。硇砂干漆蟹...

平性药性赋

详论药性,平和惟在。以硇砂而去积;用龙齿以安魂。青皮快膈除膨胀,且利脾胃;芡实益精治白浊,兼补真元。原夫木贼草去目翳,崩漏亦医;花蕊石治金疮,血行则却。决明和肝气,治眼之剂;天麻主...

温性药性赋

温药总括,医家素谙。木香理乎气滞;半夏主于湿痰。苍术治目盲,燥脾去湿宜用;萝卜去膨胀,下气制面尤堪。况夫钟乳粉补肺气,兼疗肺虚;青盐治腹痛,且滋肾水。山药而腰湿能医;阿胶而痢嗽皆...

热类药性赋

药有温热,又当审详。欲温中以荜茇;用发散以生姜。五味子止嗽痰,且滋肾水;腽肭脐疗劳瘵,更壮元阳。原夫川芎祛风湿、补血清头;续断治崩漏、益筋强脚。麻黄表汗以疗咳逆;韭子壮阳而医...

寒类药性赋

诸药赋性,此类最寒。犀角解乎心热;羚羊清乎肺肝。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;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。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;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;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;藕节消瘀血而...